廣告的重要指標
廣告數(shù)據(jù)分析的目的
短期看數(shù)據(jù)量:有了足夠多的數(shù)據(jù)之后,我們才能進行分析優(yōu)化。此時卡控的指標是曝光量、點擊量。
中期看訂單數(shù):在新品推廣初初期時ACOS整體還不理想,因為訂單渠道更多多來源于廣告,但只要有出單,就對我們推進產品的關鍵詞排名及大小類排名有幫助此時卡控指標標是訂單量以及關鍵詞排名的上升。
長期看ACOS和ACOAS:一個廣告長期表現(xiàn)的最主要指標就是ACOS,因此進入后期之后,需要關注的指標是ACOS,需要注意的是有時ACOS雖高但是ACOAS在可接受范圍內ACOS這一指標就可以弱化,此時需要優(yōu)化投入產出比,剔除無效流量。
流量的判定標準及應對方案
轉化率高,ACOS低,出單量多
應對方案:額外開精準高競價、原組不否轉
化率高,ACOS低,出單量少
應對方案:繼續(xù)觀察
轉化率高,ACOS高,出單量多
應對方案:原組精否、額外精準、降低競價、卡控投入產出比
轉化率高,ACOS高,出單量少
應對方案:推廣期保留、單量為優(yōu)先考慮維穩(wěn)期精否、卡控投入產出比
轉化率低,ACOS低 出單量多
應對方案:額外開精準高競價、原組不否
轉化率低,ACOS低出單量少
應對方案:繼續(xù)觀察
轉化率低,ACOS高,出單量多
應對方案:原組精否、額外精準、降低競價、卡控投入產出比
轉化率低,ACOS高,出單量少應
對方案:直接精否
如何計算卡位所需競價
需前期投放廣告,測試不同位置的CPC成本
假設經測試后TopofSearch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需要把預算都傾斜至這個廣告位,在過往的測試里得知以下數(shù)據(jù):
搜索結果頂部 點擊1次$1.50
商品詳情頁 點擊1次$1.40
其他位置 點擊1次$1.20
這時候把競價降低至$12(低于詳情頁點擊1次的成本)減少在詳情頁的曝光
然后再采用高溢價傾斜向首頁廣告位可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如下:
(1.5-1.2)/1.2*100%=30%
就是首頁頂部的增加百分比30%左右,基本可以確保預算花到搜索結果頂部和其他位置。
自動廣告跑出來ASIN和關越詞,整個報表非常亂?
手動廣告有些廣告活動占了絕大多數(shù)費用,有些花不出去錢?
手動廣告轉化差,而且某個詞搶了絕大數(shù)預算?
手動很多詞給了很高的競價,都跑不出數(shù)據(jù),然后無法確定這個詞到底好還是不好?
自動同時開兩個活動。一個活動開緊密和寬泛,另外一個開同類和關聯(lián)(這個競價要高些,不然跑不出ASIN):
之后挑5-20個詞(專挑長尾詞),每個詞開一個活動。預算給的非常少估計就5-10美金。后期根據(jù)數(shù)據(jù)調整競價和否定:
每個活動出單不會非常多,但是投放詞選的到位的話,ACOS會比較低。
可觀察下大詞前2頁的競品,基本是Top Seller榜單及New Released榜單的高訂單高轉化競品。若你的產品無爆款潛質,低轉化再正常不過。
如果你的鏈接被判斷與大詞無關聯(lián),待你競爭力提升后,再想推動大詞排名。那時的難度和投入力度就不是一般的高了。因此,大詞必須始終保持一定的曝光和點擊,有轉化就更加理想。
建議2種方式都進行嘗試。等到鏈接競爭力足以與其余大詞競品抗衡時,再加大預算投入及競價,快速推動大詞自然排名,搶奪自然流量。